去年的今晚,是睡在大学宿舍的最后一个晚上。同样是上海6月的天气,湿得走两步路,短袖就恨不得能拧出水来。早上是毕业典礼,嬉笑怒骂的我们当时大概只记得录下延毕同学上台的视频,剩下的只剩最后唱的那首《起风了》。噢,说到这首歌,我对吴青峰了解不多,但因为两首歌,我果断判定,这个人不值得黑。
中午的雷阵雨突如其来,雷声大到我需要戴着耳塞在宿舍楼的家长中穿行。看着匆忙中,一些四年都没说过几句话的同学就这么离开,我想的却是他们会不会记得我的名字。下午去唱歌。说起来大学五年都没唱过几回,当年入学前刷新生指南最关心的可是——四平路附近哪里有KTV。
都唱了啥是记不清了。最后点了首《再见》,前奏一起就有人哭了。哭的样子怎么形容呢?「如果这是真的那我希望这是假的,如果这是假的那我希望这是真的。」边流眼泪边说,「记得要常联系」——一年来,这倒一直在践行。
不想收拾东西的我,是个怀旧的人。此刻倒是得闲感慨两句,拿出收集的大一以来收到的所有传单,看了一遍。物理不好,想问时间是均匀分布的吗?呵,在这至少不是,要不然怎么会躺尸的日子被压得这么短,毕业的季节又拉得这么长。
然后就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房东是社会给每个毕业生的第一课」这类常见的故事了。那就来聊点没聊过的别的。知道火箭这个女团的名字,对当时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不该是什么机缘巧合的事情。更何况,看开头几条内容就知道,我的(新)微博号就是在那个时候诞生的。
但我到今天都不是个爱追剧追节目的人,《创》也就看过一集,剩下的就是被拉着去同学宿舍看的总决赛。记忆中,小七出道时好多男生沸腾了,吴小姐刚下飞机就问我小彩虹出道了没,同学能把人逗笑的神比喻,还有那个名字缩写都能骂上热搜的神奇人物,我要是她可能早八百年就会因为抑郁退赛。
后来的系列新闻也是全程吃瓜。某天早上醒来听到《卡路里》差点在床上把牙磕掉,贴吧看到「夏家十千金」,和小吴吃河粉瞟了眼微博知道了三人离团,操场跑步刷歌刷到了《LIGHT》。再后来,在前公司实习时很欣赏的一位同事发了条朋友圈,是火箭的某位成员代言了他新公司的产品。无聊中再次搜索了一下这个女团的名字,才得知她们要在上海开演唱会的消息。
我可太喜欢看演出了。只要不是讨厌的,谁都行。上回陈奕迅的演唱会还是三年前。买不到他的,我还买不到你这破团的吗?结果要团票。我寻思这些人我也没谁特喜欢的,算了算了,买散票吧。后来才知道有团粉区,追悔莫及,自此批皮团粉。我就这么鬼使神差地去看了一场我并不了解的女团演唱会。(估计当时看NBA的室友对《生而为赢》都比我熟)
好像又说远了。对不少人,喜欢、相信、崇拜、信仰,或者厌恶、憎恨、恐惧某个事物,内核其实是关于某个「故事」。人是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的生物。好比老人爱唱红歌,内容其实不重要,只要是青春时代的记忆就对了。我也一样。2018到2019年这段时间对自己影响极大。社会、家庭、学业、求职,种种事都不断在重构和变化。值得回看的画面太多。回头看,也许追的就不是星,是两年前的自己。
有天半夜,那位现在美国的同学突然发来消息:「火箭要解散了」。我明白他想说什么。是时候向那段日子告别,然后向前看了。每个人一路上都在不断地告别:告别校园,告别亲人,告别title,告别朋友…即使是无奈,或许也该接受了。
火箭的告别典礼上,真情实感的主持人说:「火箭终将返航,而少女永远发光。」和各种各样的过去说再见以后,但愿我们都能发光,照亮生活,照亮身边爱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