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nelises Bonvenon al la malpura mondo

关于大学老师上课的一些看法

好像很长的时间都没有好好写过文章了,也不知道放在这里会不会有人发现。之前约定自己,每天或者每周更新这个博客,可惜这件事到现在并没有做到。说实话,其实就是自己懒,未能规划好时间。说到这里,的确是有点羡慕那些平日上课按部就班的同学了。也许他们的实际「水平」不如另外一些人,不过每天跟着老师的进度走,自己完成作业,也按时交,不怕点名,感觉大概是很棒的。这个学期期末的时候要交数据结构的课程设计,那些作业本可以很早以前就写完然后上交的,然而总是觉得这不对那不对。题目只要求用命令行的界面,但是怎么看怎么觉得有点不太能上台面;但是用GUI做吧,用什么库呢?好像也不好看,带个东西也臃肿得很,要求叫可执行文件,还得麻烦一下用Windows的同学。所以就一直拖着。一直到Deadline前,才意识到这个东西实在不能再拖下去了,于是就赶紧三下五除二赶好。你别说,赶作业那段时间虽然时间紧,但是感觉还挺好的。之前的C语言大作业、Cocos的游戏作业,都是这样的,有别人推着走的感觉会很稳。不像自己学东西,没有什么自制力,说好的自己要写编译器,拖拖延延到现在还是没个头。

不过呢,这次去北京参加大型主机的比赛,整个过程中开了不少的会,也在北京玩了一把,收获确实是不少的。每天或者每几天review一次的感觉相当麻烦,不过真的可以保证某个项目的稳定推进。之前想的是,对自己制定一个完整的规划,自己照着这个规划来,每一步完成一个什么。但是一个可行的规划就必须要求制订者对这个项目和工作效率有基本的认识,多数时候这就是意味着丰富的经验。对于个人学习的项目来说,这种做法多半是不可行的。所以不如「走一步看一步」,但是要求一定得强硬,这比较适合假期一个人的时候学习。又说回这个编译器的想法,该写的是一定要写的。可以不忙着设计语言,就照着C11的标准来就行。实现语言的话,可以用Ruby可以用C++,乃至OCaml。我还计划大三的时候开门课讲编译原理呢,估计那时候就真的得用C++来搞了。说来也是惭愧,这学期选了门编译原理,结果好像就没听几次课(老师懂肯定是懂的,但是上课真的无比蛋疼),下周就要考试了还不知道做了多少准备。

说到老师的授课方式,好像进入了这篇文章想要说的正题。讲真,第一次在这个博客上如此激动的想写那么一点东西下来。其实回想自己大学生活的过程,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对自己的要求在一步一步地变低。说大一的时候不谙世事也好,说是因为想转专业积累绩点也好,那个时候听课的确是认真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老师也比现在要走心一点。第一节西方哲学史的课堂上,韩潮老师看着几个迟到的同学说:「你们现在才大一,不要这么早就像高年级的同学一样了啊。」对他的课印象比较模糊,因为我总是想睡着,可就像高中的物理课一样,每次真的要倒下去的时候,脖子又会坚强地抬起来。这样往复,还真的能坚持几十分钟。政治课也是认真听的,下课一没事就去图书馆看看书。那个时候心里没底,但生活却是最规律的。

来软件了之后,直到大二,我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大部分专业都会把讲课最令人舒服的老师放到大一来开课,可能是让大家至少不要「堕落」得那么快吧。都说物理像高数一样,不过那时候我的高数课上得还是挺开心的,困归困,基本都不玩手机,按时交作业,身边也没有同学可以抄。那时候想的是,大学的学习也不过如此嘛。哎,人就不能过早下定论。

怎么讲呢,之前我也是从来没想过挂科的。就连物理上,也是期末抢救了一番之后,成功保住了一个及格。虽然是同一个老师,可物理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大概是我太水吧,真的一点不会,平时也不想听。最后期末复习看书的时候,真的有一种想杀人的感觉——我真的,从小到大都没有这样窘迫过,为什么一定要这么为难我?为什么?恶性循环嘛,所以到今天,我的物理挂了三次。第一次挂科的感觉真的是很难受的。在同济,挂科的人每学期一定不会少,找老师求情的也不会少,但是像我一样把自己的光荣事迹放到校内公共平台上,同时质疑物理课开课必要性的,恐怕真的没几家了。说真的,在网上狠狠同别人吵了一架之后,物理对我造成的伤害反而没那么大了。我的概率论好像也挂了。看来到这个时候,就是我的问题了。或者说,早就习惯了人文的复习方式,一下这样「动真格」,是的确不适应。

好像又说远了。各种有大学生的论坛里,吐槽授课教师上课水平低的绝对不是一两例了。可不知道有一些人到底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强行立了一个逻辑,说「学生水平还不如老师,所以没资格评判老师的上课水平」。这就让我想起了高中时候的某同学。我说,我觉得汪东城长得不帅啊。他讲,「你自己照照镜子看看你有他帅么」。事实上学生当然是有理由指出老师上课的不足之处的,因为学生就是老师授课的对象,恐怕最有资格来做评教这件事。可惜一个老师来上某门专业课未必是出于普及知识拯救学生的信念,而是无奈受迫所致。这就导致许多同学毕业以后,不记得自己上过多少有干货的专业课,反而对某些选修课文采飞扬的老师印象颇深。你当然可以说,真知都是枯燥的,仿佛老祖宗讲的良药苦口一样。可为什么现在的不少药,外面都得加个糖衣吗?复杂、系统的知识当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理解和练习,但是这绝对不是任课教师不认真备课,不认真思考课程改革方案的理由。当然这不只是任课教师的锅,学院的思想僵化,领导独断专行,都是共同原因。不过在下确是认为这些不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应该反思反思,自己有没有落实好这个「培养计划的最后一公里」的角色。

知乎上跟教师有关的话题,尤其是大学教师的话题,我时常觉得不堪入目。大清亡了都一百多年了,女权主义都要成热点话题了,为什么众人对教师职业的看法还停留在那个时代?老旧的尊师观念、苏联式办学传统和官僚体制下僵化的大学培养制度共同诞生出了我国目前本科教育这个怪胎。很多人讨论问题的时候都是在想当然。同济有没有严格的老师?有。但是这些老师被学生骂到死了吗?没有,反而受一代代的学生尊重,每年选课的时候都会成为抢手货。因为这些老师的严格,不是目的,而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老师的严格,最后获得了真正的知识和成绩,所以才会反过来感谢老师。有些老师口口声声「其实你成绩怎么样和我有什么关系」,实质上就是在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找借口。学生不听课,不代表你老师就可以瞎干了啊。

但这个问题并不好解决。所以在可见的大学生活里面,学习这档子事情,还是只能靠自己。自觉是不一定靠得住的,正如一个人只能溺水而死,不能憋气而死一样,要适当创造一些「自己无力改变」的短时条件,比如上课不带手机和电脑。或许效果会好很多,至少我可以自己看书。

所以还是想给下学期好好定个安排,我记得以前也定过,常变常新嘛。

  • 物理一定要过,否则以后的课程安排会受很大影响
  • 实现一个C语言编译器,后端生成nasm汇编代码,实在没时间用LLVM也可以,要在今年GSoC之前完成
  • 至少把《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和《死亡》读完
  • 下学期上课尽量不带手机和电脑,每次上课坐前1/3排
  • 买一对哑铃,或者每周去健身房三次
  • 读《Ruby源码剖析》这本书,尽量向今年GSoC的Ruby项目靠拢,大三可能没那么多机会了
  • 有空的话,深入学习OCaml,看一下《近世代数》
  • 去一个江浙沪之外的地方旅游
  • 每周至少更新一次这个博客

一开始的语言可能有些激动,请原谅我这个人许多时候的自以为是。

祝好,送一声迟到的新年快乐和早来的新春快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