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nelises Bonvenon al la malpura mondo

对 Evernote 的爱与恨

大象永不忘记,但大象会老去。

坦白说,我非一个 Evernote 资深用户,远比不得笔记本里存了数千条笔记的「老象友」或者英文论坛上「My life is in Evernote」的铁杆粉丝。自己应当是从 2014 年开始才在 Evernote 里面放信息的,而要到后来才知道其实自己的账号是印象笔记。一直以来,我使用这个软件的频率都不高,想起来在里面放点读书笔记或者电脑、编程小技巧。成为 Lumia 用户后,我注意到了 OneNote,并试图用它做过一段时间的笔记——很遗憾,我也没有坚持下来。一方面自己懒,没那么多笔记可以做;另一方面,OneNote 过分自由的设计在整理强迫症眼中非但不是优点,还是额外的心智负担。

我是从今年 2 月的云上贵州事件开始重新关注 Evernote 的。由于过高估计了麻烦程度,没有注册一个它区账号的打算,于是准备从高度依赖的备忘录迁移到 Evernote。(那时才发觉自己账号是印象笔记,真是讽刺)在去年实习期间我也短暂用过大象,后来没习惯,换成了自带备忘录。因为实在忍不住要体验一把 Bear,所以还是注册了个其他区的 Apple ID,重新用上了全套 iCloud 服务。后来我在网上看到有不少人说 Evernote 的优点既不在笔记又不在整理,而是收集。那时的我尚不能完全体会一个笔记软件的收集属于什么优势,所以我拿起 Evernote 浏览器插件,剪藏了一大堆网页——好了,跟很多人一样,到这一步,笔记本成了垃圾箱。

Evernote 的确是很强大的笔记软件,从剪藏到智能推荐,到笔记勾画、表格功能……虽说大多用户都颇有微词,也算得上五脏俱全。此处不得不提 OneNote,如果说 OneNote 更像具体的「Notebook」的话,Evernote 的定位更像是「Library」。在内容繁复时,相关笔记推荐功能总能给人惊喜,深耕多年造就的生态圈和熟悉的大象品牌让你放心地把自己的资料通通扔进去。Evernote 的 enml 格式差不多算是简化版的 HTML——尽管你不能直接更改它,这也允许各式资料入库后还能大致保持原样。当然,在复杂样式面前显得孱弱的编辑器也是痛苦之源。

Evernote 用户恳求了 Markdown 很多年,就像 Dropbox 用户希望能在网页里直接编辑 txt 一样。求了很多年,什么结果也没有。甚至还有国内其他公司的产品经理质疑这些 Markdown 爱好者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到头来中国本土版的印象笔记独立了,还先推出了 Markdown 功能,业务蒸蒸日上。反观国际版,大批高管出走,生死未卜,也是讽刺。不过,Markdown 是一个终极解药吗?国际版 Evernote 状态不佳,自有其经营不善、定位不准的原因。这里我想谈的,是一个用户角度出发,软件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

为何很多用户如此热衷于 Markdown?虽然 Markdown 是一个十分钟就能上手的标记语言(特别对于写过 HTML 或者传统电子邮件的人),但它的普及率可能比想象中的低。那位产品经理说得不无道理,很多人接触的第一个电脑上跟文字有关的软件就是 Word,其强大的富文本编辑方式成为这些人脑海中预设的电子编辑模式,太过自然以至于常见「为什么 Word 能做出来的效果你没有?」这般诘问。要求两千块做淘宝的,最起码画个商城界面抄抄设计没问题;要求仿 Word 的,恐怕 Word 的功能他都没多少深入体会。即使强如 Word,在没有标记语言基础的用户手中也常有杂乱错位的排版,更不必说若干笔记软件了。此时选择 Markdown 是明智的。纯文本的简单,未必等于弱小。Evernote 自称包罗万象,却不给用户一个深入掌控笔记内部结构的机会,使人为难。Markdown 虽非最好的答案,的确也是优秀的折衷。

Evernote 也算个庞然大物了。但凡大而全的东西,总有人爱不释手,也总有人视如草芥。在小屏幕上,繁杂的功能甚至显得有些杂乱。大从来不是问题,大而无当才是问题。尽管 Evernote 爱好者们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精美的模版,但 Evernote 作为一个知名度如此高的软件,仍缺乏着一种精神上的号召力。用户群广泛的软件往往都没有这种力量,大概是用户类型难以概括所致。然而,学习终究是令人不那么快乐的事,学习的成就感才是快乐之源——若干效率软件及爱好者的通病在于,不经过学习就有了掌握新知的错觉,打乱了正常的反馈机制,难免上瘾。倘若没有一种使用哲学,一种「最佳实践」,又如何减轻入门者对学习和笔记的心智负担呢?效率的世界需要深入探索,Evernote 却不像个合格的导游。

我的批评有些吹毛求疵,因我是个特殊用户,也因这是个比烂的世界。我就不说「希望 Evernote 越做越好了」,因为它连开发者密钥的公开申请都关闭了。但 Evernote 仍适合作为许多人电子化学习的启蒙。倘若能用好,用出哲学,那是极好的。若中途生出许多不满意,也可以此为支点远望思考数字时代效率的意义。思考难免痛苦,因为思考引申出对现状的不满,显得无病呻吟,不禁期待所谓新世界来临。然而在那之前,还得经受现实,然后为未来铺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